《健康素养66条(2015年版)》
第三条:
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≥90mmHg且<140 mmHg,舒张压≥60mmHg且<90 mmHg;腋下体温36℃~37℃;平静呼吸16~20次/分;心率60~100次/分。
“1120”代表着2个“120”。
一是出现急性胸痛要及时拨打“120”,
二是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争取在黄金“120”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。

年轻人为啥逃不过心梗魔咒?
高压力、情绪波动大、
劳累过度、大量吸烟、饮酒等
正成为年轻人心梗的重要诱因。
心梗可以说是疾病中非常重的一种,“心血管王医生”提醒,心梗其实有三次报警,就看大家有没有听到“报警声”。
第一次报警:无声的报警
如果生活不够健康,就容易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近,离冠心病越来越近。
这是第一次报警,但这次报警,不是那么声势浩大,而是潜移默化的在报警:长期抽烟酗酒,久坐不运动,肥胖,不健康饮食,熬夜压力大。如果这些习惯越多,那么说明得冠心病的风险越高,所以一定要尽快改掉不良生活习惯。如果父母在55岁之前得过心肌梗死或放过支架打过桥,也需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上述这些人都应定期查查血压、血糖、血脂,如果发现三高一定积极正规控制,并长期监测。
所以有家族史、高危因素、三高等,是心梗第一次报警,这次报警很友善,不会造成很大伤害,只要足够重视,就不会发生心梗。但如果若无其事,心血管狭窄就可能进一步加重,甚至发展为冠心病,甚至发展为心肌梗死。
第二次报警:明知三高不控制,或已知冠心病而未正规治疗
有很多人明知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,但是却从不在意。殊不知,三高会导致血管垃圾加速增加,进而导致心血管狭窄,引起冠心病。
或者已经确诊了冠心病,不按照正规的方案治疗,甚至选择什么保健品来治疗冠心病。最终会导致冠心病加重,甚至形成血栓,引起冠心病。
所以,要主动的测量血压、血糖、血脂;三高不控制就是心梗早期的报警;冠心病不正规治疗,就是心梗在报警。
第三次报警:反复发作心绞痛
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心绞痛,每一次心绞痛都可能是心肌梗死最后一次报警!
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,错过了一次次报警,最终导致心肌梗死发生,甚至导致有人死亡呢?
原因可能在于,有些心梗症状,被患者忽视了。就好比上面的患者,最近心脏报警了好多次,可是他一直以为是后背疼痛,根本不觉得是心脏病,于是就没有去医院看病。
事实上,心绞痛并不仅仅是心前区疼痛,有一些心梗预兆,完全意想不到,但是却能要命!
尽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(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或溶栓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),以此恢复心肌供血,是降低心梗患者病死率和改善预后最关键的治疗手段。
尽早发现、尽早诊断和尽早救治,是挽救心梗患者生命的关键,也是改善心梗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基石。
急性心肌梗死
有哪些预兆
急性心梗常见的诱因有:剧烈运动、过度疲劳、暴饮暴食、大量饮酒、情绪波动、天气变化、便秘者用力排便等。
心梗的高危人群包括:老年,糖尿病,吸烟,合并高血压、高血脂、肥胖,父母有早发冠心病史者。
有的人心梗发病前数日可能会有乏力、胸部不适、心悸、气促、烦躁、心前区疼痛及心绞痛加剧等表现。心绞痛表现为活动时发生的胸闷、胸痛或呼吸困难等。
如果近期出现胸闷频繁发作,或者不但活动时胸闷,休息时也胸闷,应尽早就诊,这可能是不稳定心绞痛发作,有可能是出现急性心梗的前期表现。但也有部分患者,心梗前可以没有任何胸闷、胸痛的症状,心梗可能是冠心病的首发表现。也就是说,心梗可发生于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的患者。
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痉挛也可引起心绞痛、心梗,甚至猝死,但有粥样病变的冠状动脉更易发生痉挛。心梗也可表现为不典型症状,常见于女性、老年人、有糖尿病或脑血管病的患者,容易漏诊或延误治疗。以恶心、呕吐为首发症状的患者,容易被误认为是胃肠道疾病而延误治疗。
因此,患者一旦出现疑似心梗的症状且持续不缓解,包括胸部轻微发紧或不适感,有时可表现为麻木或烧灼感,即便症状不典型也应尽早到医院诊治,以免延误治疗。
并不是所有的胸痛都是心梗。急性心梗应与主动脉夹层、急性心包炎、急性肺动脉栓塞、气胸和消化道疾病等引起的胸痛相鉴别。
心梗发作
如何自救和互救
心梗发作时的典型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,可向左上臂、下颌、颈部、背或肩部放射。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大汗或呼吸困难,甚至发生晕厥。通常心肌缺血导致的胸部不适症状表现为弥漫性,而非局限性,无明确定位。
心梗发作时,如果身边无其他人陪同,要做以下5件事进行自救:
1.拨打“120”急救电话,告知接线员您的准确位置,说明自己可能是急性心梗发作。
2.保持房间门开放状态,以便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顺利进入房间。
3.在最靠近门的合适位置平卧休息,保证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自己。
4.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,有条件者可口服阿司匹林。
5.尽量舒缓情绪,耐心等待。
身边有人突发心梗,如何急救?此时,应尽早拨打“120”急救电话,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步骤。
如果患者意识清楚,可让他平卧,安抚其焦虑和紧张情绪。随身携带有急救用药时,应立刻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,有条件者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,可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(或替格瑞洛)。
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,应让患者保持平卧位。有经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场时,应尽快进行胸外按压等抢救措施。
如公共场所配备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,施救者可根据情况尽快行AED电除颤。
如不具备以上条件,保证患者平卧位或侧卧位,避免因恶心、呕吐物导致的窒息情况出现,耐心等待专业救治人员到达。
如果只有一人陪同,可在等待期间,尽可能联系1~2位亲属或朋友,避免患者到医院后因人手不足而延误治疗时间。
预防心梗的方法
有哪些
制作:健康内蒙古官微